机器学习入门之机器学习实战之决策树
小标 2018-11-28 来源 : 阅读 978 评论 0

摘要:本文主要向大家介绍了机器学习入门之机器学习实战之决策树,通过具体的内容向大家展现,希望对大家学习机器学习入门有所帮助。

本文主要向大家介绍了机器学习入门之机器学习实战之决策树,通过具体的内容向大家展现,希望对大家学习机器学习入门有所帮助。

决策树的算法可谓是贴近我们的生活,通过下面的案例,你就会发现我们每天都在有意无意的使用着决策树算法(好厉害的样子)。
小明同学每天早上都要去学校,可步行、乘公交和坐隔壁老王叔叔的车(皮一下很开心)。这时,小明就开始做决策了:首先看天气,不下雨时就选择步行去学校;下雨时就看隔壁老王叔叔是否有空,有空就乘老王的车去学校,没空就选择乘公交去学校。如图所示。



案例

决策树定义

通过上述案例,就可以对决策树下定义了:上图就是决策树(嗯。。。有点敷衍)。决策树由结点和有向边组成。结点有两种类型:内部节点和叶节点,内部节点表示一个特征或属性(天气,是否有空),叶节点表示一个类(步行、乘公交和坐隔壁老王叔叔的车)。

决策树算法原理

那怎么通过决策树算法来构造这棵树呢?(难道是上帝之手么?)上述案例较简单,我们现在提出一个很经典的案例,如图所示,我们首先到底是通过天气、湿度还是风级来进行决策了?这里就要提出熵和信息增益。



案例

首先,我们看什么是熵。简单来说,熵是描述事物的混乱程度的(也可以说是不确定性)。例如:中国足球进入世界杯,这个不确定性可能是0,所以熵可能就是0;6面的色子的不确定性比12面色子的要低,所以熵也会比其低。现在就来看熵的公式:H = -∑ni=1p(xi)log2p(xi)
那6面色子的熵:1/6*log21/6的6倍,也就是2.585
以此类推,那12面的熵就是:3.585
最后,我们计算下该案例的信息熵:不打球为5,打球为9,因此熵计算为:

-(5/14 * log(5/14,2) + 9/14 * log(9/14,2))
0.940

信息增益

到底先按哪个特征划分数据集呢?我们有个原则,就是将无序的数据变得有序,换句话说,就是让熵变小,变的越小越好。而信息增益就是划分数据集前后熵的变化,这里就是要让信息增益越大越好。
我们以天气为例,计算划分后的信息增益:

晴天时:2/5打球,3/5不打球,熵为:

-(2/5 * log(2/5,2) + 3/5 * log(3/5,2))
0.971

阴天熵:0

雨天熵:0.971



天气


天气为晴天、阴天和雨天的概率为5/14,4/14和5/14,所以划分后的熵为:5/14 * 0.971+4/14 * 0+5/14 * 0.971得0.693,信息增益为0.940-0.693为0.247,同理可以求出其他特征的信息增益。
这里的天气信息增益最大,所以选择其为初始的划分依据。
选择完天气做为第一个划分依据后,能够正确分类的就结束划分,不能够正确分类的就继续算其余特征的信息增益,继续前面的操作,结果如图所示。



结果

伪代码

所以决策树是一个递归算法,伪代码如下:

def createBranch():
    检测数据集中的所有数据的分类标签是否相同:
        If so return 类标签
        Else: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寻找划分数据集的最好特征(划分之后信息熵最小,也就是信息增益最大的特征)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划分数据集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创建分支节点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for 每个划分的子集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调用函数 createBranch (创建分支的函数)并增加返回结果到分支节点中            return 分支节点

决策树之海洋生物分类

问题描述与数据

数据为判断是否为鱼类,有两个特征:

在水中是否生存

是否有脚蹼



案例


这里需要我们自己手动构造数据:

def creatDataSet():
    dataSet = [
        [1, 1, 'yes'],
        [1, 1, 'yes'],
        [1, 0, 'no'],
        [0, 1, 'no'],
        [0, 1, 'no']
    ]
    labels = ['no surfacing', 'flippers']    return dataSet, labels

这里的dataSet为数据,labels是两个特征的名称。

计算熵

这里我们定义一个计算数据集熵的函数:

from math import logdef calcshannon(dataSet):
    num = len(dataSet)
    labelCounts = {}    for featVec in dataSet:
        currentLabel = featVec[-1]        if currentLabel not in labelCounts.keys():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labelCounts[currentLabel] = 0
        labelCounts[currentLabel] += 1
    shannon = 0.0
    for key in labelCounts:
        prob = float(labelCounts[key])/num
        shannon -= prob * log(prob, 2)    return shannon

这个代码比较简单,就是对传入的数据,以最后一列(也就是分类label)求熵。

划分数据集

首先设置一个划分数据集的函数,参数为:待划分的数据,划分的特征和返回的特征值,该函数会在choose函数中被调用,用于计算最好的划分特征。

def splitDataSet(dataSet, axis, value):
    retDataSet = []    for featVec in dataSet:
        if featVec[axis] == value: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reduce = featVec[:axis]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reduce.extend(featVec[axis+1:])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retDataSet.append(reduce)    return retDataSetdef choose(dataSet):
    numfeature = len(dataSet[0]) - 1
    baseEntropy = calcshannon(dataSet)
    bestinfogain = 0.0
    bestfeature = -1
    for i in range(numfeature):
        featlist = [example[i] for example in dataSet]
        vals = set(featlist)
        newEntropy = 0.0
        for value in vals: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subDataSet = splitDataSet(dataSet, i, value)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prob = len(subDataSet)/float(len(dataSet))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newEntropy += prob*calcshannon(subDataSet)
        infoGain = baseEntropy - newEntropy        if (infoGain > bestinfogain):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bestinfogain = infoGain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bestfeature = i        return bestfeature

创建树

在所有特征使用完时,也没法对数据进行彻底的划分时,就需要使用多数表决来确定叶子节点的分类,代码如下,类似前文中KNN中的排序。

import operatordef majority(classList):
    classCount = {}    for vote in classList:        if vote not in classCount.keys():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classCount[vote] = 0
        classCount[vote] += 1
    sortedcount = sorted(classCount.items(),  key=operator.itemgetter(1), reverse=True)    return sortedcount[0][0]

最后就是创建树的代码:

def createTree(dataSet, labels):
    classList = [example[-1] for example in dataSet]    if classList.count(classList[0]) == len(classList):        return classList[0]    if len(dataSet[0]) == 1:        return majority(classList)
    bestFeat = choose(dataSet)
    bestFeatLabel = labels[bestFeat]
    myTree = {bestFeatLabel:{}}    del (labels[bestFeat])
    Vals = [example[bestFeat] for example in dataSet]
    uvals = set(Vals)    for value in uvals:
        sublabels = labels[:]
        myTree[bestFeatLabel][value] = createTree(splitDataSet(dataSet, bestFeat, value), sublabels)    return myTree

这里有两个终止递归的条件:一是所有类别能正确的划分了,二是特征使用完成。



结果

算法优缺点

优点:利于理解

缺点:容易过拟合

本文由职坐标整理并发布,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。了解更多详情请关注职坐标人工智能机器学习频道!

本文由 @小标 发布于职坐标。未经许可,禁止转载。
喜欢 | 0 不喜欢 | 0
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?已经有0人表态,0%的人喜欢 快给朋友分享吧~
评论(0)
后参与评论

您输入的评论内容中包含违禁敏感词

我知道了

助您圆梦职场 匹配合适岗位
验证码手机号,获得海同独家IT培训资料
选择就业方向:
人工智能物联网
大数据开发/分析
人工智能Python
Java全栈开发
WEB前端+H5

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

请输入正确的验证码

获取验证码

您今天的短信下发次数太多了,明天再试试吧!

提交

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安排职业规划师联系您!

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职业规划师咨询:

小职老师的微信号:z_zhizuobiao
小职老师的微信号:z_zhizuobiao

版权所有 职坐标-一站式IT培训就业服务领导者 沪ICP备13042190号-4
上海海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©2015 www.zhizuobiao.com,All Rights Reserved.
 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05948号    

©2015 www.zhizuobiao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
208小时内训课程